校园教学气象站是开展科学教育、地理实践和环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,它不仅能实时采集温度、湿度、风速、风向、降雨量等气象数据,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。然而,若安装不当、操作不规范或维护缺失,将导致数据失真甚至设备损坏。掌握
校园教学气象站的正确使用方法,是发挥其教学价值的前提。

一、科学选址与规范安装
避开干扰源:应安装在开阔、无遮挡的场地(如操场、楼顶),远离建筑物、树木、空调外机或烟囱,确保风速风向测量不受扰流影响;
标准高度设置:温湿度传感器离地1.5米(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标准),雨量计筒口水平且高出周围障碍物≥0.5米,避免溅水误差;
稳固固定:支架必须牢固打入地面或混凝土基座,防止大风倾倒;所有传感器朝向正确(如风向标“N”对准正北)。
二、日常操作与数据应用
通电与联网检查:使用前确认太阳能板朝南倾斜(北半球),电池电量充足,Wi-Fi/4G信号稳定;
定期校准验证:每学期初用标准温湿度计比对读数,偏差超±1℃或±5%RH时执行软件校准;雨量计可用量筒注入已知水量测试翻斗准确性;
引导学生规范观测:组织学生定时记录数据,分析天气变化规律,制作周报或季节对比图表,避免随意触碰传感器;
结合课程教学:在地理课讲解气压与天气关系,在数学课训练数据统计,在科学课探究蒸发与湿度关联。
三、安全与防护要点
雷雨天断电保护:虽有防雷设计,但雷暴天气建议临时断开数据线;
禁止攀爬或摇晃支架:明确划定安全区域,张贴“气象设备,请勿触摸”标识;
防水防潮处理:检查接线盒密封圈是否老化,数据线接口保持向下弯曲,防止雨水倒灌。